目录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节 安全生产标准化
第二节 企业安全文化
第三节 重大危险源
第四节 安全规章制度
第五节 组织保障
第六节 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第七节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第八节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
第九节 特种设备设施安全
第十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第十一节 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
第十二节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第十三节 承包商管理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
第三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第四章 安全评价
第一节 安全评价的分类
第二节 安全评价的程序
第三节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
第四节 安全评价方法
第五节 安全评价报告
第六节 安全评价管理
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第一节 职业卫生概述
第二节 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简介
第三节 职业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
第四节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第五节 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
第六章 应急管理
第一节 预警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
第三节 预警控制
第四节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
第五节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第六节 应急预案的演练
第七章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和分类
第二节 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
第三节 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
第四节 事故处理
第八章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第一节 统计基础知识
第二节 职业卫生统计基础
第三节 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附录一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附录二 职业病目录
附录三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附录四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精彩书摘
程序是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建立必要的程序,以实现对与安全相关的所有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程序的建立和执行应做到:识别并说明主要的风险,简单易懂,便于操作;程序的使用者(必要时包括承包商)参与程序的制定和改进过程,并应清楚理解不遵守程序可导致的潜在不利后果;由正式文件予以发布;通过强化培训,向员工阐明在程序中给出特殊要求的原因;对程序的有效执行保持警觉,即使在生产经营压力很大时,也不能容忍走捷径和违反程序;鼓励员工对程序的执行保持质疑的安全态度,必要时采取更加保守的行动并寻求帮助。
3.安全行为激励企业在审查和评估自身安全绩效时,除使用事故发生率等消极指标外,还应使用旨在对安全绩效给予直接认可的积极指标。员工应该受到鼓励,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挑战所遇到的潜在不安全实践,并识别所存在的安全缺陷。对员工所识别的安全缺陷,企业应给予及时处理和反馈。
企业应建立员工安全绩效评估系统,建立将安全绩效与工作业绩相结合的奖励制度。审慎对待员工的差错,应避免过多关注错误本身,而应以吸取经验教训为目的。应仔细权衡惩罚措施,避免因处罚而导致员工隐瞒错误。企业宜在组织内部树立安全榜样或典范,发挥安全行为和安全态度的示范作用。
4.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企业应建立安全信息传播系统,综合利用各种传播途径和方式,提高传播效果。企业应优化安全信息的传播内容,将组织内部有关安全的经验、实践和概念作为传播内容的组成部分。企业应就安全事项建立良好的沟通程序,确保企业与政府监管机构和相关方、各级管理者与员工、员工相互之间的沟通。沟通应满足:确认有关安全事项的信息已经发送,并被接受方所接收和理解;涉及安全事件的沟通信息应真实、开放;每个员工都应认识到沟通对安全的重要性,从他人处获取信息和向他人传递信息。
5.自主学习与改进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安全学习模式,实现动态发展的安全学习过程,保证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企业应建立正式的岗位适任资格评估和培训系统,确保全体员工充分胜任所承担的工作。应制定人员聘任和选拔程序,保证员工具有岗位适任要求的初始条件;安排必要的培训及定期复训,评估培训效果;培训内容除有关安全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包括对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的理解,以及个人安全职责的重要意义和因理解偏差或缺乏严谨而产生失误的后果;除借助外部培训机构外,应选拔、训练和聘任内部培训教师,使其成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的知识和信息传播者。
企业应将与安全相关的任何事件,尤其是人员失误或组织错误事件,当作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的宝贵机会,从而改进行为规范和程序,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应鼓励员工对安全问题予以关注,进行团队协作,利用既有知识和能力,辨识和分析可供改进的机会,对改进措施提出建议,并在可控条件下授权员工自主改进。
……